联合国机构警告数字鸿沟扩大风险
寻行数墨网
2025-04-05 13:34:58
人生都不可能完美無缺,但不是非要完美才可以過得好 或許,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無法在一起的人,想起來會覺得遺憾,才會頻頻回首。
許劍虹提供 多數在黃花崗起義時犧牲的英烈,與蔣中正以後的國民黨沒有淵源,甚至可能還是國民政府意識形態上的敵人 從孫中山到蔣中正的國民黨 既然國民黨選擇3月29日為青年節的原因,只是因為中共選了5月4日為青年節,所以國民黨就不能夠把5月4日設為青年節,那麼黃花崗起義到底發生在3月29日還是4月27日,對蔣中正以後的國民黨領袖而言其實就不是那麼重要了。直到今天,每年中華民國政府都還是選在3月29日於黃花崗舉辦春祭大典,由總統親自主持追憶開國先烈。
畢竟從世代交替的觀念來看,1919年的中國國民黨與1911年的中國同盟會雖然都是由孫中山先生所領導,可實質上已經是兩個全然不同的政黨。筆者認為蔣中正之所以會特別提出「倫理」,其實針對的就是當年反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共產黨,因為他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未必就一定與「民主」還有「科學」相互排斥。這也是為什麼時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仍將青年節設在5月4日的原因。陸軍出身的立委帥化民將軍甚至還以3月29日青年節已經深入人心為理由,認為將青年節改到4月27日毫無必要,即便1911年3月29日當天其實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由於五四運動催生出了中國共產黨還有1919年由中華革命黨改組而成的中國國民黨,所以延安時期的中國共產黨早在1939年將5月4日訂為青年節,以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
所以在今天中正紀念堂的蔣中正銅像後面,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他「倫理、民主、科學」的三大主張。從興中會到同盟會,從同盟會到國民黨,從國民黨到中華革命黨,再從中華革命黨到中國國民黨,每一次的改組都會給國民黨來一次巨大的蛻變。至於有媒體詢問連江縣尚未開始施打疫苗,莊人祥回覆有一種可能是願意接種的人數較少,但詳細原因需要再詢問地方衛生局。
指揮中心表示,個案3月29日於檢疫所進行專案採檢,檢出武漢肺炎陽性,於今日確診。截至今(2021)年3月28日,本流感季公費流感疫苗總接種數約619.3萬劑,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52.5%,學齡前幼兒接種率51.1%。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已掌握個案同班機接觸者共26人,其中13人為前後二排座位旅客,專案採檢結果皆為陰性,持續於檢疫所隔離,13人為機組員,因有適當防護,列自主健康管理。民眾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就近就醫並充分休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
從衣著到行為舉止跨越界線,都可以是跨性別 跨性別一詞是個定義困難、涵蓋範圍廣泛的詞彙。較為二元的看法,是將跨性別者分跨性別女、與男,代表當事人的性別由男(女)轉換到另一個性別。疑性戀所涵蓋的情形也相當廣泛。去(2020)年12月宣布自己為跨性別的加拿大影星艾略特・佩吉(Elliot Page),登上《時代雜誌》這個月的封面,成為首位登上該雜誌封面的跨性別者。
以光譜的角度,跨性別則可包含性別認同流動者、不受既有名詞定義的酷兒,以及認為自身不屬於任何性別的無性別者。與心理社會成分相關的,包含了指定性別與性別認同。在台灣,衛生福利部依國外比率萬分之2推估,台灣約有4600多名雙性人、每年約40名新生兒是雙性人。性別酷兒:當事人不願讓自己的性別認同受到既有名詞的定義,既有的名詞無法充分解釋他們的認同。
文:潘柏翰|圖:Stellina Chen 3月31日是「國際跨性別現身日」(International Transgender Day of Visibility),目的是鼓舞勇於現身的跨性別者,並提升各國對跨性別者的關注與意識。綜合既有的定義與看法,普遍的共識是將這詞視為一個雨傘術語(umbrella term),也就是總稱,涵蓋了從衣著到行為舉止上跨越性別界線的多個族群,也因此扮裝(Cross-dressing,縮寫CD) 以及變性者(Transsexual,簡寫為TS)也都是廣義的跨性別者。
由於當事人的生理性別是由醫療專業人員「指認」,又有一說更精確的說法為「指定性別」(assigned sex)。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指的是人們對自己性別的感受,內化且認同自身屬於何種性別。
依據游美惠在《性別教育小詞庫》整理的介紹,跨性別可以同時包含好幾個族群: 從偶爾或總是扮裝,為表演或是內在心理慾望而扮裝,到想動變性手術……等多元多樣的跨性別認同或表現。何謂「生理性別」? 生理性別參考《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1》的說明,表示一個人在生物學上屬於男性或女性,以基因性別和解剖性別來判定。無性別:廣義說法為無性別身份,或作為中性性別(gender neutral),當事人接受自己非男、非女。依據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的介紹,疑性戀包含的是「流動、變動、不清楚、不固定的性別認同」。除了光譜兩端的男、女兩性,有些人一出生時可能同時有男女生殖器官,或是男女性徵都不明顯,即為雙性人(intersex)。是男是女等「長大再決定」,衛福部規定「雙性人」手術年齡規範 「性別認同」又是什麼? 參考《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1》的說明,人們通常是經由生物、文化與心理等成分的交互作用,發展出自身的性別。
因此當事人可能是發展認同者,也有可能是質疑人為何要有一個固定的性別認同、為什麼非得有情慾認同。(中間略)隨著後現代論述的興起,更有一些跨性別倡議者主張,應該要鼓勵逾越性別的行為表現,不應將『跨性別』侷限在陰陽人或變性人等依生理特徵而歸類的範疇而已。
傳統二元的角度,性別認同分為男性與女性,但如果將性別認同視為連續性的光譜,這中間就有許多變化存在。或者,當事人的性別認同現在是流動,未來也許會固定。
跨性別者並非如社會刻板印象所認為一定要動變性手術傳統二元的角度,性別認同分為男性與女性,但如果將性別認同視為連續性的光譜,這中間就有許多變化存在。
是男是女等「長大再決定」,衛福部規定「雙性人」手術年齡規範 「性別認同」又是什麼? 參考《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1》的說明,人們通常是經由生物、文化與心理等成分的交互作用,發展出自身的性別。依據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的介紹,疑性戀包含的是「流動、變動、不清楚、不固定的性別認同」。從衣著到行為舉止跨越界線,都可以是跨性別 跨性別一詞是個定義困難、涵蓋範圍廣泛的詞彙。或者,當事人的性別認同現在是流動,未來也許會固定。
跨性別者並非如社會刻板印象所認為一定要動變性手術。文:潘柏翰|圖:Stellina Chen 3月31日是「國際跨性別現身日」(International Transgender Day of Visibility),目的是鼓舞勇於現身的跨性別者,並提升各國對跨性別者的關注與意識。
依據游美惠在《性別教育小詞庫》整理的介紹,跨性別可以同時包含好幾個族群: 從偶爾或總是扮裝,為表演或是內在心理慾望而扮裝,到想動變性手術……等多元多樣的跨性別認同或表現。無性別:廣義說法為無性別身份,或作為中性性別(gender neutral),當事人接受自己非男、非女。
何謂「生理性別」? 生理性別參考《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1》的說明,表示一個人在生物學上屬於男性或女性,以基因性別和解剖性別來判定。疑性戀所涵蓋的情形也相當廣泛。
(中間略)隨著後現代論述的興起,更有一些跨性別倡議者主張,應該要鼓勵逾越性別的行為表現,不應將『跨性別』侷限在陰陽人或變性人等依生理特徵而歸類的範疇而已。在台灣,衛生福利部依國外比率萬分之2推估,台灣約有4600多名雙性人、每年約40名新生兒是雙性人。與心理社會成分相關的,包含了指定性別與性別認同。除了光譜兩端的男、女兩性,有些人一出生時可能同時有男女生殖器官,或是男女性徵都不明顯,即為雙性人(intersex)。
去(2020)年12月宣布自己為跨性別的加拿大影星艾略特・佩吉(Elliot Page),登上《時代雜誌》這個月的封面,成為首位登上該雜誌封面的跨性別者。因此當事人可能是發展認同者,也有可能是質疑人為何要有一個固定的性別認同、為什麼非得有情慾認同。
性別酷兒:當事人不願讓自己的性別認同受到既有名詞的定義,既有的名詞無法充分解釋他們的認同。綜合既有的定義與看法,普遍的共識是將這詞視為一個雨傘術語(umbrella term),也就是總稱,涵蓋了從衣著到行為舉止上跨越性別界線的多個族群,也因此扮裝(Cross-dressing,縮寫CD) 以及變性者(Transsexual,簡寫為TS)也都是廣義的跨性別者。
以光譜的角度,跨性別則可包含性別認同流動者、不受既有名詞定義的酷兒,以及認為自身不屬於任何性別的無性別者。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指的是人們對自己性別的感受,內化且認同自身屬於何種性別。